良渚文化存续时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,属于新石器时代,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。良渚文化的发展分为石器时期、玉器时期、陶器时期。
我们先了解一下良渚遗址的发掘历程:良渚遗址被发现于1936年浙江杭县(现属余杭县),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,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、瓶窑、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。
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为良渚文化。
1973年,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掘,使人们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,第一次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玉琮、玉璧等玉礼器,将长期被视为“周汉古玉”的良渚玉器放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标,自此,长期以来笼罩在良渚玉器上的神秘面纱被撩开了。接下来浙江考古工作者在良渚、瓶窑一带相继发现了反山显贵者墓地,瑶山、汇观山祭坛与墓地,莫角山巨型建筑基址,塘山“土垣”等大型遗址,以及一大批良渚时期的村落遗址和墓地。目前已发现各类遗址135处,它们共同构成了分布密、类型多、规格高的遗址群落。学者们称之为“良渚遗址”,它是整个良渚文化的中心,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,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片“圣地”。
2007年,考古学家又发现以莫角山宫殿为中心的四周还有一圈环绕的城墙。这个大发现标志着在七十年考古历程中,继发现良渚遗址、命名良渚文化后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——确立了良渚文明。
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》,2018年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,目前良渚古城正在积极筹备争取申遗成功。
|